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心理科普 | 霍桑效应:为什么被关注时,你的表现会不一样?

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数量:

心理科普 | 霍桑效应:为什么被关注时,你的表现会不一样?

哈师大计科新青年 2025年04月23日 14:19 黑龙江


霍桑效应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霍桑效应


01

什么是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或研究时,行为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它源于1924-1932年在美国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者调整照明、工时等条件,发现无论怎么改变,工人的生产效率都提高了。最终结论是——“被关注本身就能影响行为,而非实验干预的直接效果。

简单理解:你因为知道有人在看,所以表现得更努力。

02

霍桑效应的特征

JIAOYAN

1.短期性:行为改变往往是暂时的

当人们知道自己被观察时,会立即调整行为,但这种改变通常不会持久。一旦观察者离开或关注消失,行为就可能恢复原状。 例如当父母站在旁边监督时,孩子写作业特别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迅速;父母一离开房间,孩子就开始玩橡皮、发呆。就像曾经偷摸玩手机的你?短期改变可能带来效率提高的假象,但无法形成长期习惯。如果只依赖监督来推动行为,效果往往有限。

2.普遍性:适用于多种场景


霍桑效应不仅存在于工厂实验,还广泛出现在职场、教育、医疗、健身等领域。只要人们感受到被关注,行为就可能被影响。健身房:当有人在旁边观看时,健身者会不自觉地调整姿势,举更重的哑铃,或者多做几组动作,即使平时可能偷懒。或许这就是去健身房的一大作用吧。社交媒体:你发朋友圈时,如果意识到会被同学、朋友评价,通常会精心修图、斟酌文案的对吧,而私人日记就可能更随意一些。理解普遍性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中的霍桑效应,避免被表面行为迷惑(比如“TA那么努力学习,成绩一定很好)。

3.双刃剑:既有激励,也有问题


霍桑效应能短期提升效率或规范行为,但也可能导致虚假表现、压力增加,甚至数据失真。团队管理:领导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团队成员会更主动汇报工作,推动任务完成。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自习时,因为怕被看到不努力,反而更专注学习。表演式加班:员工知道老板喜欢看到加班文化,即使没事做也留在办公室刷存在感,实际效率低下。

03


如何善用霍桑效应?


1.建立适度的被关注感


我们可以使用社交监督:朋友圈立flag(如健身打卡、一天背30个单词)。或者加入同好社群or找到一个学习搭子,成立读书会、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同时设置一个可视化记录:在显眼处张贴上要完成的任务,每个任务再控制下时间。

2.创造积极的观察环境


你可以持续而非定期地观察:不定时间检查工作,营造一种我一直都在的氛围感,可太令人感动了吧。强调进步而非完美:具体指出"比上周进步了哪些"。用鼓励替代监视:"我看到你很认真""我在盯着你"更有效。自我努力的意识永远比外在的逼迫更有效。

3.将外部关注转化为内在动力


设置阶段性小目标:完成目标后自我奖励(喝个奶茶,打把游戏之类的)当然,不要上瘾哦。还要要记录成就时刻,建立"成功日记",等到完成一个大阶段目标时,看着自己曾经努力的成果,是不是荣誉感满满呢。

结语


霍桑效应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被关注时的行为变化。理解它,我们才能更清醒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避免被假努力表面数据欺骗。

关键心法:霍桑效应就像行为改变的"催化剂",要用它点燃行动的热情,但要靠内在动力维持火焰。

最好的状态是:借助外部关注建立习惯,最终因为热爱而持续。

END

监制 | 孙禹

指导老师 | 李晨露

责任编辑 | 刘力玮

审核 | 郭秀丽 彭祥伟 王新阳

执行编辑 | 刘婧怡 范欣然

图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