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在亚冬会看见哈师大 | “青衿之志,共赴亚冬之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志愿者风采回顾

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21 点击数量:
哈师大计科新青年
2025年02月21日 12:08
图片
图片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落下帷幕。这场亚洲顶级冰雪体育盛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更是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宴。赛事期间,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表现格外亮眼。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保持热情与专注。为各国运动员提供贴心服务,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用温暖笑容和流利外语传递着中国青年的友好情谊。

亚冬会美好时光

亚冬会志愿者的招募吸引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我院许多的青年才俊,他们怀揣着对体育的热爱和服务社会的热忱,踊跃报名。他们的脸庞满是认真。眉眼间透着专注,双眸紧紧跟随着服务对象的需求,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到位。嘴唇轻抿,时刻准备用温和的话语给予帮助与指引。那认真的神情,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也让亚冬会的服务工作熠熠生辉。

图片

礼仪托举荣耀

颁奖时刻,现场灯光璀璨,音乐激昂。身着典雅礼服的礼仪小姐,迈着轻盈且标准的步伐缓缓走来,她们面带微笑,神情专注,仪态端庄大方。手中精致的托盘稳稳地托着奖牌与鲜花,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当她们将奖品递到运动员手中时,微微鞠躬,动作整齐划一,尽显尊重与礼貌。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亚冬会颁奖环节的庄重与规范,更体现了礼仪之美,传递着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崇高敬意,也彰显了赛事的专业性与国际范儿 。

她们用微笑和专业,为亚冬会的荣耀时刻增添温情,是赛场上的灵动风景。

图片

微笑:志愿的国际语言

志愿者们的微笑,是亚冬会最美的名片。他们用真诚的笑容迎接每一位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传递着友好与热情。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过程中,志愿者们展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化包容精神。他们用流利的外语介绍中国文化,分享当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图片

传递温暖力量

志愿者们是流动的温暖标识。从场馆入口到各个比赛区域,他们身姿挺拔地站立在每一关键节点,为观众和运动员指引前行的方向。手臂一次次抬起,精准地指向目标位置,口中耐心地重复着路线信息,确保每一个询问者都能顺利抵达。面对大家抛出的各种疑惑,无论是关于赛事日程的细节,还是场馆设施的使用,他们都能迅速给出清晰准确的解答,脸上始终挂着亲和的笑容,用热忱化解每一丝迷茫。

图片

办公室里,静谧而忙碌。志愿者们坐在桌前,认真撰写报告,将赛场中的各类情况,如运动员的需求、突发状况的处理过程等,都详细记录下来。同时,他们还精心整理心得感悟,把赛场上的温暖瞬间、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化为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是个人记忆的珍藏,更是为未来志愿服务留下的珍贵财富 。

图片

志愿情谊跨越国界

颁奖典礼现场,熠熠灯光下,外国得奖者拿着奖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身旁的中国志愿者们脸上洋溢着热忱的笑容,彼此靠近,虽无肢体接触,却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得奖者手中的奖杯光芒夺目,与志愿者胸前的徽章交相辉映。典礼结束后,即便语言不通,他们仍借助简单的手势和真诚的眼神热切交流。志愿者送上衷心祝贺,得奖者也对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达深深的感激。这些合照,是志愿情谊跨越国界的有力见证,彰显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传递着友谊与互助的美好愿景。

图片

志愿·续章

随着亚冬会圆满收官,赛事的喧嚣逐渐散去,可志愿者们的精神却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在岁月长河中不断传承。他们在赛事期间,不顾严寒、不辞辛劳,用热忱与耐心为运动员、观众提供贴心服务的故事,经由媒体报道、口口相传,深深触动着大众的心灵,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在未来,相信会有无数怀揣热血的青年志愿者踊跃加入,他们将用纯粹的爱心与切实的行动,生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志愿之花在各个角落绚烂绽放,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春因奉献而闪耀,

志愿因你们而精彩。
感谢志愿者们在亚冬会的倾心付出,
你们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保持热忱,一路繁花相送 。
图片

监制 | 孙禹

指导教师 | 孙思涵

责任编辑 | 刘力玮

审核 | 任铁鑫 吴诗颖 郭秀丽

执行编辑 | 冷雨珊 王钰琪 孙鹤菲

文字来源 | 高紫诺

图片来源 | 计科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