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  毕业生作品  -  正文

毕业生作品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5-06-10 点击数量:

1.陈珊

 

个人简介

    陈珊,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以“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保研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陈珊以“ 勤学、笃行、求实、创新”为追求,连续四年专业成绩排名第1,综合测评稳居前1%,通过英语四级。她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并取得国家级三等奖。凭借优异表现,陈珊获国家奖学金荣誉。

 陈珊始终秉持“全面发展”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她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SimRobot算法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学院算法竞赛、专业竞赛培训等活动,锻炼统筹协调能力;加入SimRobot算法实验室,在前沿技术探索或兴趣爱好中拓展视野;投身“三下乡”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86小时,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陈珊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

   荣获2023年励志奖学金;

   荣获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荣获2021年黑龙江省大学生阿里巴巴1688电商商品数字化创意创业大赛;

   荣获2022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荣获2023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荣获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荣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黑龙江赛区银奖

   荣获2023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1年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荣获2023年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陈珊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笃志勤学,专注深耕”是陈珊的学习准则。在知识的海洋中,她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与专注,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追逐着自己的目标。课堂上,她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每一处笔记;课后,实验室成为了他/她的第二个“家”,在这里,她沉浸于专业知识的探索,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面对复杂的专业难题,她从不退缩,而是积极查阅资料,与同学、老师探讨交流,直至将问题彻底解决。正是这份执着与专注,让她在学习上收获颇丰。

学业之外,她强调“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成长”的重要性。她深知,大学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舞台,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在科研项目中,她积极参与,不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面对科研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她从不畏惧,而是把每一次挑战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此外,她还投身于志愿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无论是关爱孤寡老人,还是助力社区服务,她都积极参与,在志愿活动中,她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也涵养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成长寄语

"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陈珊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李梦婕

 

个人简介

    李梦婕,女,汉族,共青团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在日复一日中淬炼热爱,于行稳致远中追寻真理”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李梦婕以“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为追求,连续四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稳居第一,先后通过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她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发明专利工作,如一种相机标定的方法,并授权。凭借优异表现,李梦婕获国家奖学金荣誉。

 李梦婕始终秉持“成长是向内扎根,也是向外生长”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她曾担任班级文艺委员和舞社社长,负责篮球赛舞蹈等活动,锻炼统筹协调能力;加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室以及舞蹈社团,在前沿技术探索并且在兴趣爱好中拓展视野;投身社会志愿服务,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李梦婕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

荣获2023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省级一等奖

荣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省级一等奖

荣获 2024年“传智杯”全国IT技能大赛省赛二等奖

荣获2024年“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区银奖

荣获202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省级三等奖

荣获2023年省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2021-2022学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2-2023学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3-2024学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1-2022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李梦婕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学习不是追逐时间的赛跑,而是静心聆听内心节奏的旅程。”这是李梦婕对大学学习的深刻感悟。她从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以一颗探求者的心,去挖掘知识背后的逻辑与可能。每门课程,她都尝试从“提问”的角度切入,推敲概念的根源;每一次课后,她将课本知识与跨学科的阅读结合,让不同领域的思想在碰撞中生辉。她还养成了定期整理笔记的习惯,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这让她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对于保研,她分享道:“保研不仅是成绩的积累,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与科研时间,主动联系导师参与项目,同时注重英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她特别提到,保研面试中,清晰的表达与真诚的态度往往比单纯的成绩更有说服力。她说:“学习是点滴的淬炼,是从懵懂到洞悉的蜕变。”她鼓励学弟学妹们,不要被一时的成绩波动牵绊,要相信,每一次认真的思考都在重塑你的思维,每一次努力的积累都在铸就你的能力。“比起走得快,走得深、走得透,才是真正的力量。”她用行动诠释:真正的成长,是在安静的坚持中淬炼自我;真正的力量,是在每一步扎实的脚印中悄然绽放。

李梦婕深信,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自我发现的舞台。她的成长之路,镌刻在一次次勇敢的尝试中。在科研的迷雾中,她学会了拨开混沌、抽丝剥茧,触摸真理的温度;在学生组织的历练中,她懂得了倾听的艺术、协调的智慧与担当的重量;而每一次志愿活动,都让她重新定义“责任”的分量,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柔软的联结。她说:“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与真实的自己对话。每一步踏出,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靠近那个更完整、更耀眼的自己。”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时光里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也有脚踏实地的坚韧,在书本与实践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她的故事,是一首关于勤奋、智慧与温柔的赞歌。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是在每一次努力中淬炼自我,是在每一次尝试中拥抱可能。她再次向她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是你们的指引,让我在迷雾中找到方向,在挑战中看见希望。”她鼓励每一位学弟学妹,带着热爱与坚持,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李梦婕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3.高晓康

 

个人简介

高晓康,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追求卓越,勇担使命”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高晓康以“求真知、悟真理”为追求,连续3年专业成绩排名第1,综合测评稳居前1%,先后通过英语四级等考试。他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如国内大型设备全周期运作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开创者,并取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凭借优异表现,高晓康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高晓康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他曾担任校融媒体中心成员,锻炼统筹协调能力;加入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前沿技术探索或兴趣爱好中拓展视野;投身志愿服务项目,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等,累计服务时长90+小时,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高晓康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

荣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铜奖

荣获2024年第二届立德杯程序设计大赛(个人赛)本科一等奖

荣获2024年黑龙江省三好学生

荣获2023年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荣获2023年 Mathe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本科生组二等奖

荣获2024年度校级一等奖学金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高晓康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1.以学为基,善用方法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是他的学习准则。他始终相信,唯有在不断求知中打好专业根基,在反思与实践中优化方法,方能收获真正的成长。面对专业课程,他善于构建知识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次次探索与思辨中夯实学术底气。

2.以行践言,多元成长

学业之外,他强调“全面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的重要性:参与科研项目培养逻辑思维,加入学生组织提升协作能力,投身志愿活动涵养家国情怀。“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跳板,不必害怕失败,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积累经验、认识自己。”他始终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社会实际,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高晓康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4.邹以琳

 

个人简介

邹以琳,女,汉族,中共党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笃学践行,担当有为”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签约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邹以琳以“精研专业,追求卓越”为追求,连续四年专业成绩排名第4,综合测评稳居前2%,先后通过英语四级、普通话专业测试等考试。她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如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并取得三等奖。凭借优异表现,邹以琳获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邹以琳始终秉持“全面发展,勇于探索”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她曾担任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学生党建办公室组织部部长、班级班长,组织学生代表大会、文艺晚会、运动会等各类活动,锻炼统筹协调能力;投身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921小时,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邹以琳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荣获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荣获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荣获2024年“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铜奖

荣获2022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优秀奖

荣获2025年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荣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2022-2023学年度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1-2022学年度二等奖学金

荣获“2021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级学生军训“四会教练员”

荣获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级学生军训“优秀教官”

荣获2021-2022年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荣获2022-2023学年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荣获2025年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邹以琳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是她的学习准则。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不要急于求成。对于复杂的算法知识,先从基础概念学起,逐步深入理解原理。每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先从教材的目录入手,了解知识框架,再按章节顺序逐步学习。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和自己的疑问。课后通过做练习题、实际操作项目等方式巩固知识。作为一名师范生,还要利用微格教学实验室,模拟真实课堂环境,录制自己的教学片段,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之后反复观看视频,分析教态、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问题并改进,提升教学技能。

学业之外,她强调学生工作、师范生教育实习和志愿活动的重要性:在大学时光里,学生工作、教育实习和志愿活动是她成长的重要助力。

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收获颇丰。组织校园活动时,从策划到执行,她学会依据成员特长分配任务,推动团队协作。面对活动中的突发状况,比如活动时电脑故障,能迅速冷静应对,保障活动顺利进行,这极大地锻炼了她的应变能力。同时,频繁与老师、同学沟通,让她的沟通技巧显著提升,也收获了大家的信任。

在浙江省台州三门县观澜中学的教育实习经历,对她影响深远。作为实习队队长,她负责管理队员和协调各方。由于浙江省信息技术参加高考选科并占技术学科的50分,在担任高三信息技术实习教师的期间,她精心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课后耐心辅导,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培优班实习班主任后,她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学习和心理状态。这段实习经历,让她明确了教师这一职业方向。

志愿活动也是她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型赛事的志愿工作里,为观众答疑解惑。在奉献中,收获了温暖与成长,懂得了关爱他人,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些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努力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邹以琳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5.马玉莹

 

个人简介

马玉莹,女,汉族,中共正式党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签约腾讯科技,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马玉莹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追求,连续4年专业成绩排名前3,综合测评稳居前2%,通过英语四级。她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如全国软件测试大赛,并取得国家级三等奖。凭借优异表现,马玉莹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马玉莹始终秉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她曾担任创新创业协会主任,组织互联网+培训、挑战杯院赛等,锻炼统筹协调能力;加入SimRobot算法实验室,在前沿技术探索或兴趣爱好中拓展视野;投身“三下乡”等志愿活动,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马玉莹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

荣获2023年12月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202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总决赛Web应用测试个人赛三等奖;

荣获202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省赛Web应用测试个人赛一等奖;

荣获202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省赛开发者测试个人赛二等奖;

荣获2023年荣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荣获2024年荣获“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黑龙江省赛区铜奖(《Redeemer盲人眼镜-AI助力视障人士走出黑暗 世界》);

荣获2024年荣获“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黑龙江省赛区银奖(《”大模”领航—一面向编程与算法学习者的智慧教育软件》);

荣获2024年荣获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黑龙江赛区C/C++程序设计大学B组三等奖;

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 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

荣获荣获"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铜奖(《缘伴小助手BuddyAI——基于情感识别与传感技术的多功能双臂互动陪伴机器人》);

荣获2022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优胜奖;

荣获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黑龙江赛区C/C++程序设计大学B组二等奖;

荣获202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省级指导项目;

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内选拔赛优秀奖;

荣获"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铜奖(《MoodWatch一款基于智能手环的情绪监测装置 》);

荣获"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铜奖(《哈尔滨双城区青倾龙娃公益项目》);

荣获黑龙江省大学生财经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竞赛二等奖;

荣获2023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2021年度“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荣获2021-2022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2-2023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3-2024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马玉莹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1.以学为基,善用方法

"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她的学习准则。她特别强调数据结构、算法等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知识框架、运用费曼学习法来深化理解。在日常学习中,她坚持课前预习、课后整理,并采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扎实掌握。

2.以行践言,多元成长

"勇于尝试,全面发展"是她的实践理念。她积极参与实验室项目、学科竞赛和志愿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在团队协作中,她学会了沟通与领导;在科研项目中,她培养了严谨的思维;在志愿服务中,她收获了社会责任感。"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跳板",她鼓励学弟学妹们不要害怕失败,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3. 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成功源于坚持"是她的信念。面对困难时,她始终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分解问题、寻求帮助来克服挑战。她特别提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她相信,只要保持对技术的热爱,脚踏实地地努力,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大学时光。 

马玉莹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6.邓信彬 

 

个人简介

邓信彬,男,汉族,中共党员,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技以立身,思以致远”的信念,在学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成为学院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代表。毕业之际已确定考入武汉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单位,为大学时光交上亮眼答卷。

邓信彬以“潜于行、敏于思”为追求,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前七,综合测评稳居前5%。他深耕专业领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如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等专业竞赛,并取得国家级金奖的好成绩。并且凭借优异表现,他还荣获了黑龙江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邓信彬始终秉持“技以立身,思以致远”的成长理念,在学生工作与兴趣探索中锤炼综合能力。并在课余时间加入计科硬件实验室,在前沿技术探索知识,在兴趣爱好中拓展视野;大学期间也投身志愿服务项目,并多次参加志愿活动,多次获得了志愿奖项,如百年筑梦·航空强国志愿宣传活动优秀青年等,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奖情况

在校期间,邓信彬同学斩获诸多荣誉称号及竞赛成果,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

荣获2023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算法大赛三等奖;

荣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

荣获2023年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国家级金奖;

荣获2023年红旗杯第十八届黑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CCPC);

荣获2023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春季赛)铜奖;

荣获2023年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远东赛区)国际级金奖;

荣获2023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荣获2023年第三届软研联通杯优秀奖;

荣获2023年第二届“清华社杯”大学生算法大赛二等奖;

荣获2023年第十六届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优秀奖;

荣获2023年度省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荣获2024年红旗杯第十九届黑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CCPC);

荣获2024年蓝桥杯第十五届软件类省赛二等奖;

荣获2023-2024学年度专业一等奖学金;

荣获2022-2023学年度专业二等奖学金;

经验分享

谈及大学时光,邓信彬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动手实践是学习计算机最有效的方式。”这是他在大学四年中逐渐形成的学习理念。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他深刻体会到,仅靠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远远不足以掌握真正的技术能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理解和提升,来源于在键盘上不断敲下代码的过程。每一次调试、每一次运行、每一次失败,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学弟学妹们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更要积极动手实践,让代码成为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理论与实践不是对立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懂、用好计算机技术。

除了课堂学习,张同学积极参加各类算法竞赛和编程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不仅提升了编程技巧,还学会了在压力下快速分析问题、与队友高效协作。课余时间,他也不断学习课外的编程知识,接触前沿技术,尝试用代码构建自己的项目,从零开始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他也关注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认为“一个优秀的开发者不仅要能独立解决问题,也要懂得与他人协作完成系统工程”。他鼓励学弟学妹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之中,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无论是竞赛、项目实践,还是开源社区,只要敢于投入,就一定有所收获。“实践是检验知识最好的方式,也是通往成长最快的通道。”这是他想对后辈们说的一句话。

邓信彬同学的历程是学院众多学子拼搏进取的缩影,愿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的期许,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华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